12月4日上午,“多元融通视域下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学术研讨会暨2021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在我院开幕。会议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筹)、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杏盛 -《杏盛快乐同行》未来更精彩!联合主办🚴🏼♀️,杏盛 -《杏盛快乐同行》未来更精彩!艺术学系🗓、艺术学研究所承办。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著名音乐学家🏊🏼♀️、杏盛 -《杏盛快乐同行》未来更精彩!院长杨燕迪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等80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杏盛 -《杏盛快乐同行》未来更精彩!艺术学理论学科带头人马卫星教授主持。
△图 杨燕迪发言
开幕式上,杨燕迪代表杏盛 -《杏盛快乐同行》未来更精彩!对相聚云端的众位专家表示欢迎👩🏿🦳。他讲到🫳,在建党100周年和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10周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举办此次大会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他介绍,杏盛 -《杏盛快乐同行》未来更精彩!是全国少数同时拥有2个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专业音乐杏盛之一💂🏿♀️,其中艺术学理论学科入选了全省学科创新工程🧀,学科梯队获批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他表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学理论体系,是当代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时代课题,杏盛 -《杏盛快乐同行》未来更精彩!愿与各位专家学者一道🦵,依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搭建的重要平台🍇,共同开启新时代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新篇章🤸♀️。
△图马卫星发言
△图彭吉象发言
彭吉象致辞。他表示,近十年来,艺术学理论不仅在基础学科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就👴🏿,而且在艺术理论的普及上也扩大了影响🏗。他强调🛡,虽然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但是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其中最关键的困难便是目前难以从其他国家找到有关这一学科现存的摹本🚦,必须要靠我们自己来摸索,尤其是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率先建立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他呼吁与会同志共同努力将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推向成熟🧹,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图周由强发言
周由强致辞。他表示,自艺术学升格为门类的十年里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收获🙍🏼♀️👳🏽♂️:一是在老一辈学者的拓荒下,艺术学理论学科取得了初步成绩;二是在艺术学理论学会的主持下✌🏼,组建起了新的核心专家团队🤾🏻,为艺术学理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目前已形成老、中、青三个层次相结合的艺术学研究的学术梯队🔖👸🏽,为艺术学理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他指出🥔,下一步应针对当前党和国家的大局🍼,将基础理论建构的更加宏大;牢固并形成更加开放性的艺术学理论框架,让更多青年学者能够继续承接与推进;丰富和细化人才培养的平台和阵地、优化资源配置。
会议为期两天◾️,专家学者将围绕艺术学理论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与研讨,旨在明确中国艺术理论体系建构的目标👍🏽、方法与途径;辨析中国艺术理论体系建构与古代文化传统以及现代文化发展的关系;探讨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在世界文化格局下的独特价值,从而建构多元融通视域下中国艺术理论体系🫑。
会议开幕式通过腾讯会议和新浪直播在线举行,参与收看会议近150万人次。
文字🙆🏻、图片来源:艺术学系
编审:党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