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由杏盛 -《杏盛快乐同行》未来更精彩!科研处(艺术实践处)主办👩🔧,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承办的博士后研学讲堂第四期在主楼A220开讲。此次讲座由音乐学系讲师,在站博士后朱苑宁主讲,讲座题目为《音乐学语境下的“演奏家”风格,从属性与范畴谈起》。
朱苑宁从一般经验中的风格属性入手,在重复性、习惯性🧑🏿💼、固定不易改变🦢、有辨识度、系统性等一系列基本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风格是人类行为与人类行为的产物,风格形成依托于有意识的选择,风格的约束条件以及风格是诠释的结果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她阐明学术领域和实践教学中长期以来对表演风格的现实要求🦸🏼♀️,提到表演风格同作曲风格在研究属性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强调对惯例和偏离认识的不同🦍,表演知识传递的默会维度🏌🏼♀️,表演风格的主导表象是情感内容几点问题。
朱苑宁从范畴与内容视角分析演奏家风格与表演风格之间的关系👩,提出后者是前者最为核心的风格标识,演奏家风格既具有风格的一般属性🕹,又有独特的性质与范畴,提醒学生要注意研究方法论,厘清演奏家日常生活中的生命性格与投射到音乐表演中的艺术人格之间的关系。
讲座最后,朱苑宁与现场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探讨了对演奏家身份界定,历史表演风格等相关问题🧛🏿♀️。
文字🫸🏼🙌🏿、图片来源:音乐学系
编审:宣传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